“我看有人說兒童抽動癥會自己好,是這樣的嗎?一位同事說,她們家孩子班也有一個學生,經常扮鬼臉,做一些怪動作,還經常欺負同學,上課根本坐不住,這是什么癥狀啊,有沒有預防的辦法。怎么樣才能更好的治療和防治小兒抽動癥?”
收到這位家長的咨詢留言后,太原天使兒童醫院行為發育科的主任,今天特意給大家詳細講下關于孩子抽動癥的問題。>>>在線了解更多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什么是抽動癥:
兒童抽動癥是多發于兒童期(一般在3-15歲期間發病率高)的運動性或發聲性肌肉痙攣,主要表現為突發快速、不自主的運動性抽動或發聲。例如頻繁地眨眼、做怪臉、搖頭、聳肩、做出咳嗽聲、清嗓聲等,一些家長以為抽動癥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自己好,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說法。一般來說,抽動癥患兒不經過專業的針對性的治療是很難恢復到正常的,甚至會讓病情加重,發展至全身性抽動。
>>>抽動癥危害大嗎?要做哪些檢查
一、抽動癥的表現
1、面部抽動:皺眉、吸鼻、噘嘴及扮怪相。
2、眼部抽動:頻繁眨眼、擠眼、斜視.
3、頸部抽動:點頭、搖頭、擺頸、挺頸、聳肩等
4、軀干部抽動:挺胸、抬臂、扭腰、腹肌抽動等。
5、上下肢抽動:搓手、握拳、甩手、舉臂、踮腳、抖腿、喜歡拍打別人及步態異常等。
6、常不自主地發聲:如干咳聲、吼叫聲,或吭吭、喔喔、噓噓之聲,或如犬吠,或帶有輕聲的咒罵及粗言穢語。
>>>孩子存在類似情況要做哪些檢查,在線了解
二、抽動癥的原因:抽動癥主要是由于患兒大腦前額葉發育不全,下丘腦分泌多巴胺過多,椎體外系的運動神經子神經發生了失調而導致的。
1.感染因素:比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腦炎、病毒性肝炎等,影響大腦發育、神經遞質分泌,并且造成錐體外系運動子神經發生失調。
2.精神心理因素:驚嚇、情緒波動、憂傷、看驚險電視、小說及刺激性的動畫片等,經常受同學欺負、多處于吵雜、煩悶的環境,閉鎖心理、過于活躍、過激、性格過重,影響大腦多巴胺的正常分泌。
3.孕產期因素:早產、剖腹產、新生兒時期出現病毒性黃疸或者新生兒疾病.
4.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父母對孩子的責備過多,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導致大腦多巴胺分泌過多。
5.家族遺傳:家族有抽動癥史。
6.其他:如某些突發的疾病,例如腦部的輕微損傷癲癇、外傷、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過敏等,影響大腦發育、神經遞質分泌,病情造成錐體外系運動子神經發生失調。
7.習慣及模仿:孩子開始的抽動表現是因為條件性的逃避反應,如,眼中有異物而眨眼,或是模仿他人的抽動,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種抽動的習慣。
三、抽動癥的危害>>>抽動癥怎樣護理好得快
1、引發學習困難
患抽動癥的孩子,因為常??刂撇蛔〕閯佣⒁饬o法集中,導致上課走神、聽不進去,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在學校經常遭到嘲笑而逃避與學習有關的食物或事情,不愛上學,常常喜歡一個人在角落里呆著。
2、導致性格偏執
患抽動癥的孩子,因為特殊的抽動行為,會出現情緒上的易激動和脾氣暴躁,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一旦他人對其看法偏向消極方面,就會產生厭惡心理,容易走極端。因性格偏執導致與周圍人群相處不融洽,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常常會感到孤獨,不能正常的進行交流等。
3、引起孩子社會退縮和交流障礙
因為抽動癥狀,與周圍同齡正常孩子格格不入,經常受到他人的排擠和嘲笑。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而會產生被害心理,認為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不相信他人;在與人接觸時,也會不自覺地產生自我保護意識;在與人溝通時,經?;乇軐Ψ降纳眢w接觸甚至是視線接觸,會產生溝通交流障礙。
4、形成心理障礙
患抽動癥的孩子因為長期承受著壓抑的心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孩子心理陰影會越來越重,出現自傷或傷人的情況。
溫馨提示: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多一些關心,多鼓勵孩子,幫助他們減少抽動,讓他們相信這疾病是可以治療好的,另外在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糖過多不宜吃得過咸宜吃高血鉛的食物,主要的還是要到醫院檢查和治療,確定適合孩子病情的治療方法。
6+1兒童身心康復體系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采用“6+1兒童身心康復體系”診療抽動癥。該模式融合中醫、西醫、心理、康復、多學科介入,采用音樂律動、心理診療、針灸、耳穴、水療等多種方式,快速修復中樞神經系統髓鞘結構,調節大腦神經遞質多巴胺正常分泌,模式獲得業內人士及患兒家長一致承認與好評。
【溫馨提示】:診療抽動癥,患兒一定要選擇正規專業的抽動癥醫院,切勿擅自用藥或是偏方診療,以免診療不當加重病情。如有疑問請點擊【在線了解更多】或撥打健康熱線【134-5318-4078】,我院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狀況,為您提供就醫指導和健康咨詢。